资讯 > 市场动态 > 袁隆平三亚出席海水稻论坛 建议加快品种审定
2018第三届国际海水稻论坛18日在三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并致辞。作为海水稻研发团队的领衔者,袁隆平在论坛上建议加快海水稻的品种审定,以利该稻种尽早实现大面积推广。
据了解,海水稻是指抗盐抗碱性水稻(简称“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
今年,袁隆平领导的海水稻团队在国内外主要盐碱地类型进行了百亩至千亩示范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其中青岛市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试种的海水稻,实打亩产量为261.39公斤。
袁隆平介绍,当前海水稻的审定需耗时两年的区试和一年的生产试验,而且要超过对照品种才能够审定。他建议降低当前审定标准,加快品种审定,以利海水稻尽早实现大面积推广。
“我的意见是对照品种不能产量太高,以亩产250公斤的稻种作为对照品种。”“缩短区试时间,一年的区试若超过对照品种就给予审定。”袁隆平说。
“我们国家有好多滩涂盐碱地。研发耐盐碱的海水稻任务艰巨而光荣。”袁隆平设想海水稻在2020年有突破,计划届时种出每亩产量300公斤的海水稻。“如果中国增加1亿亩滩涂良田,每年将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这将满足八千万人口一年的温饱。”
国际海水稻论坛由袁隆平在2016年发起举行,今年第三届论坛以“智慧农业?创芯未来”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平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此外,刚果(布)、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等国家派代表、专家参加了论坛。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