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肉价微涨 但“猪周期”低谷还将继续

    2018-07-28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刚买的五花肉9块钱一斤,前段时间买的软排不到20元,今年猪肉价格不算贵。”周末,去了趟菜市场,要给儿子做几道菜的纪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肉价一直不算高,市场供应也充足,每次买猪肉摊贩都由着买家挑。

     “刚买的五花肉9块钱一斤,前段时间买的软排不到20元,今年猪肉价格不算贵。”周末,去了趟菜市场,要给儿子做几道菜的纪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肉价一直不算高,市场供应也充足,每次买猪肉摊贩都由着买家挑。

      2018年以来我市生猪价格一直处于震荡态势,面对新一轮“猪周期”来袭,国家统计局蚌埠调查队走访有关单位了解调查情况,揭开我市近几年生猪价格涨跌“怪圈”的重重迷雾。

      猪周期其实就是生猪的价格变化循环,俗话说“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一个完整“猪周期”大约持续3—4年,遵循着“猪价上涨-能繁母猪补栏-生猪供大于求-猪价下跌-能繁母猪淘汰-生猪供不应求-猪价上涨”的过程。从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市场上应该是处于“猪价下跌-能繁母猪淘汰”这一环节。

      7月23日,市发改委(物价局)对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监测信息显示,生猪肉价格仅11.94元/斤。“最近猪肉价格比过年之后涨了一点,不过跟往年比还算便宜。”这是很多消费者的切身体验。

      据蚌埠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从蚌埠市2014年到2018年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生猪生产处于震荡调整态势,上半年价格由12.98元/公斤下滑至11.97元/公斤,三季度略有上涨为14.73元/公斤,但四季度又调整下降为13.68元/公斤,养殖户遭受价格下跌,成本上涨的双重打击,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淡季不淡”,形势向好,由一季度的12.59元/公斤,一路攀升到三季度的17.26元/公斤;到了2016年堪称“养猪人的盛宴”,不分淡旺季,几乎全年都维持在18元-19元/公斤的高价,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生猪价格开始调整回落,二季度至四季度均在14元/公斤徘徊,养殖户盈利空间压缩;2018年生猪价格低走开局,由一季度13.03元/公斤下降至二季度的10.58元/公斤。

      调研人员分析,本轮猪周期的下降周期在拉长:猪价在2015年三四季度迅速上涨,2016年全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也是猪周期的一个波峰,经过2017年全年的缓降调整,2018年开始迅速下降,上半年一直维持在10元—11元/公斤,预计10元-11元这个价格区间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能够支撑以上观点的现实问题恰恰是——能繁母猪存栏占比情况。价格的变化实际就是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博弈,而影响生猪供应的关键一环就是能繁母猪的存栏,另外随着规模户养殖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了母猪年产活仔数,这也对后续生猪供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市能繁母猪监测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占生猪存栏量的比重从2014年到2018年呈现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生猪价格的下降,养殖户开始淘汰低产能繁母猪,生猪产能慢慢降低,带来生猪存栏量的滞后性影响将会逐渐显现,预计2018年猪周期仍处于震荡阶段未达到波谷。

      另外,从居民猪肉消费情况看,根据蚌埠市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居民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3.65%,2017年居民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0.38%,2018年上半年居民猪肉消费量同比上涨7.18%。我们知道,猪价在2016年达到一个高点,2017年以后开始缓慢下降,而消费量随着猪价的下跌在逐渐增加,虽然2018年上半年居民猪肉消费量有所增加,但是猪价还在持续震荡,可见消费量的涨幅不足以提振猪价的低迷,并且由于生猪养殖效率逐渐提升,养殖户出栏量也在提升,生猪供给端和需求端仍在不断博弈,预计生猪价格还会继续震荡。但随着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逐步迈入“量稳质增”的结构化调整阶段,在猪肉总需求量较为稳定的同时,对优质猪肉的需求上升。

      根据样本调整后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大型生猪养殖户出栏生猪16.6万头,2017年生猪出栏12.55万头,2018年上半年生猪出栏7.76万头,2018年上半年以来猪价处于低迷阶段,生猪出栏量并未减少;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生猪屠宰量上,生猪屠宰量可以更直观的反映生猪供应情况,从蚌埠市宏业联合肉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2016年—2018年上半年我市生猪屠宰量分别为17.07万头、19.89万头、12.11万头,根据市场需求,供应全市大约每日500头的屠宰量;另外从我市畜牧业局了解到,2015年—2017年我市猪肉产量分别为17.23万吨、17.31万吨、17.64万吨,呈逐年上升态势,各项数据表明生猪供应量充足,为我市猪肉消费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可靠保证。

      诸多原因让生猪价格在低谷震荡,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实惠,但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对养殖户都十分不利。生猪生产是菜篮子工程之一,“猪贱伤农,肉贵伤民”,一头猪关系着农民增收、市场稳定,要想跳出价格周期“怪圈”,或者想要缓解价格周期波动幅度,背后需要的是一系列政策支持、市场指导、技术服务,这也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统计部门建议,加强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目前我市畜禽养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偏弱。培植大型养殖企业,形成畜禽养殖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畜禽产业链,提高畜禽产品的深细加工水平,是成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产业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养殖规模越大,清粪、污染物综合利用与处理等的治污环保基础设施才会越完善,才能更好的达到绿色养殖环保标准。其次,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信息的不对等带来的是供求的博弈,对价格的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预警信号,及时让养殖户了解市场信息,调整养殖状态,使市场逐步达到供求相对平衡,积极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而且,要进一步做好选优淘劣工作,维持高产高效的养殖群。在当前生猪市场行情较低迷的情况下,养殖户要及时调节存栏结构,淘汰低产母猪,适时出栏大体重育肥猪,选留和更新优质能繁母猪,淘汰劣质种猪,减少饲料消耗,培育优质良种,为后续市场的到来做好准备。作者:陈瑶 王思敏

    相关阅读
    冻干机:解锁宠物食品市场新机遇的关键装备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2025-11-07
    食品机械赋能潼关县肉夹馍产业高质量发展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025-11-07
    AI上食品生产线,不止是“聪明”那么简单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11-07
    小龙虾外卖要立规矩,食品机械如何接招?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2025-11-07
    甘肃冻分割鸡肉首入阿塞拜疆,食品机械功不可没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2025-11-07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对食品企业的警醒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25-11-07